溃疡病的表现
危害主干和枝梢。早春及晚秋,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渍状和水泡状病斑,病斑直径约1cm,严重时流出褐水,以后病斑下陷。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扩大,当病斑在皮下连接包围树干时,上部即枯死。来年在枯死的树皮上出现轮生或散生小黑点 (子座)。
![]()
发病规律
3月下旬开始发病,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,5月中旬后病害逐渐缓慢,至6月初基本停止,10月份病虫害又有发展。据观察病菌在12月上旬侵入寄主,并潜伏于寄主体内,在寄主生理失调时表现出症状。杨树皮膨胀度大于80%时不易感染溃疡病,小于75%时易感染溃疡病,小于75%时发病严重。
该菌的生长温度为13-(25--30)—38度,在PH值为3.5-9时均能生长,其中以PH值为6时生长发育良好。观察表明,在起苗、运输、栽植等生产过程中,创伤苗木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![]()
其他特点
春旱、春寒、西北风次数多则病害发生严重;沙丘地比平沙地发病重,苗木生长不良,病害发生也重;苗木假植时间越长,发病越重; 根系受伤越多,病害越重。
![]()
![]()
防治措施
1、适地适树;随起随栽;严禁假植期过长;缩短运输期。
2、在起苗、运输、假植、栽植等生产过程中,应尽量减少树干创伤。
3、栽植后及时浇透水,保证栽植苗成活,减少病害。
4、重视苗木来源,严格检疫,清除病枝干。
5、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,与春、秋防治相结合。激禾1500倍喷施预防;秋冬季树干涂刷 快活林涂白剂 ;发病期用激禾 100倍液复配2%宁南霉素10倍涂刷受害部位7—10天后用10倍碱液等均有较好效果。
![]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