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植物营养与保健研发、应用与推广24年
制剂丰收大讲堂
小麦苗黄、苗弱、枯死现象集中爆发怎么办,专家给你支招了!



中威,中威春雨,小麦苗黄,小麦苗弱,小麦枯死

近日,有农民朋友咨询,小麦出苗后出现苗稀、苗弱、苗黄、枯死现象,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其实每年冬春季节,特别是小麦播种出苗后,都会有这种问题,那么,这是怎么回事儿呢?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,供农民朋友参考:


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

 

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、土坷垃较大,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,水分、养分相对缺乏,引起麦苗黄小瘦弱,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,稀疏。


播种密度过大

 

播种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,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,养分供应不足,导致叶片发黄。麦苗过于稠密,麦苗之间发生争肥、争光、争水等现象,导致黄弱苗。应根据时节、温度适量播种。

中威,中威春雨,小麦苗黄,小麦苗弱,小麦枯死

(从读者提供的图片看,小麦播种有些过深


播种过深引起麦苗发黄

 

播种过深引起麦苗发黄。由于播种过深,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,麦苗瘦弱。


施肥不当

 

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。农家肥、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,种肥使用过多,施肥位置与种子太近,幼苗、种子易被烧伤,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。


土壤干旱

 

土壤干旱引起的麦苗发黄。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,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未浇水的麦田。


玉米秸秆还田

 

玉米秸秆还田,可以起到改良土壤、培肥地力的作用,现在秸秆还田量大,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,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,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,造成麦苗发黄。因此提倡深耕深翻,每隔3年应深耕一次,深度达25厘米。此外,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,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,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。


地下害虫

 

地下害虫也可以危害小麦造成黄叶,如金针虫、蛴螬等。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。


根腐病、纹枯病、土传花叶病等病害

 

根腐病、纹枯病、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。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、全蚀病和根腐病三种。它们都是真菌病害,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,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。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;全蚀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;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。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。

中威,中威春雨,小麦苗黄,小麦苗弱,小麦枯死

(与周围的麦田相比,这麦苗确实长势较差)


药害

 

1)拌种量大,造成叶片黄死;

2)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,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,即便正常用量的话,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,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。


缺素症

 

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。缺磷、缺氮、缺锰、缺钾均会导致小麦发黄。

缺氮型发黄: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,分蘖少而弱,幼苗叶片进而发黄、叶尖枯萎,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。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、砂性田、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,且用肥量少,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。其补救办法是: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~15公斤;开春后缺氮发黄,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,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~15公斤;也可在麦苗见黄时,叶面喷肥,用2%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,每次间隔7天左右。出现这种情况,要找准原因,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

缺磷型发黄:小麦缺磷,次生根极少,分蘖少,叶色暗绿,叶尖黄,新叶蓝绿,叶尖紫红,如不及时补救,将导致穗小粒少,籽粒不饱满,千粒重下降。麦苗缺磷,每亩可沟施过磷酸钙45~50公斤,也可叶面喷施补肥,每亩喷施3%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,间隔7~10天,连喷2~3次。

缺钾型发黄: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,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,黄斑部分明显,呈镶嵌状发黄。黄叶下披,后期贴地,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,易早衰、易倒伏。缺钾麦田,可在小麦苗期,每亩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.5~10公斤,也可每亩施草木灰30~50公斤;在小麦生长中后期,每亩叶面喷施10%草木灰浸出液,或0.2%~0.3%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公斤,连喷2~3次,间隔期7~10天,防治效果十分显著。


土壤贫瘠、质量差

 

土壤贫瘠、质量差引起的麦苗发黄 。土壤贫瘠、土壤保肥能力差、播种时底肥不足,麦苗因长期缺肥而变黄。


土壤板结

 

土壤板结引起的麦苗发黄。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,使麦苗根系活力变差,根系吸收能力减弱,导致叶黄而小,分蘖不能按时出现。

持续低温,光照时间少

 

持续低温,光照时间少,小麦苗情整体较弱,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。防治措施是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,喷施叶面肥。


返回
列表
上一条

【丰收大讲堂】秋冬降温期,大棚蔬菜咋管理?

下一条

【丰收大讲堂】秋冬露地蔬菜管理,看这里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