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赤霉病是近些年小麦种植区比较常见病害,一般流行年份可以引起10%-20%的产量损失,大流行年份可导致绝收。赤霉病防治方面注重预防,病害一旦形成,就会造成小麦品质降低、千粒重下降及影响产量,同时病菌产生呕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真菌毒素污染麦粒,导致小麦质量下降,甚至失去食用或饲用价值。
1、病原菌
在我国,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以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为优势菌种,在黄淮海种植区,假禾谷镰刀菌也逐渐上升成为优势病菌种群之一。
镰刀菌侵染小麦可以引起苗枯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。
2、发病原因
赤霉病菌以菌丝、分生孢子和(或)子囊壳等形式腐生在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作物的秸秆上越夏和越冬。第二年病菌子囊壳发育成熟时,子囊孢子从子囊壳中喷射出来,借气流、风雨传播,溅落在麦穗上萌发,侵染小穗。病残体上产生的分子孢子也可以侵染麦穗。
秸秆还田导致病菌积累,高产密植小麦导致田间形成密闭、寡照,结露和雾气会增加田间湿度,为病害流行创造小气候条件。小麦处于扬花期,平均气温较高,持续3-5天阴雨天气,会促成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。
3、赤霉病防治
①、化学防治
小麦赤霉病防治一定是防大于治,赤霉病发病传播速度非常快,一旦发病,治疗效果甚微,只能提前预防。所以,小麦赤霉病需要选用好的药剂如氰烯菌酯、戊唑醇和丙硫菌唑等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等产品进行防治。
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,扬花5%-10%用药,如果用药后遭遇连阴雨相关的病害天气,需要在5-7天后进行补喷施药。
小麦进行防治赤霉病同时,兼顾做好锈病、白粉病、蚜虫等病虫害防治,配合适合的杀菌剂、杀虫剂和调节营养药剂,达到一喷多效的效果。
小麦想要后期正常生长不早衰,推荐配合添加使用中威多多收+中威丰雨,不仅能够促进小麦防治赤霉病,增加药效,同时能够促进小麦根系健壮生长,提高吸水吸肥能力,促进小麦光合作用,加速小麦灌浆,增加千粒重,提高小麦抗干热风能力,增产提质。
产品名称:多多收
技术指标:2.85%硝钠·萘乙酸
主要作用:促根发根、解毒增效、抗逆增产、调节生长
用法用量:常规用量750-1500倍液喷施。
产品效果:迅速被种子吸收,打破休眠,促进原生质流动,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,诱导形成不定根;激活细胞酶活性,增强光合效率,使叶片肥厚,叶色浓绿;平衡营养供应,调节植株生长,促进花芽分化,提早萌芽;激活植株自身免疫系统,提高植株抗逆性;促进果实成型、快速膨大,增产提质。
适用作物:大田作物、经济作物、苗木花卉等;
备注:可以与常规的杀菌杀虫剂一起复配使用,加速植株对药液的吸收,增加细胞的流动性;与除草剂复配时采用1500倍液。
产品名称:中威丰雨
技术指标:腐植酸≥60g/L,120-100-120
主要作用:养根护根、富含矿源黄腐酸钾和氮磷钾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,可改善土壤板结,调节土壤PH值和EC值,促根壮苗内含促根因子可刺激根系发育。提高生物酶活性 ,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效率,增产增收,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均可使用。
用法用量:茎叶喷雾800-1000倍液,冲施滴灌1kg一亩地,也可配合其他肥料一起施用。
②、抗病品种
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之一。但目前生产中仍面临抗赤霉病品种缺乏问题。黄淮流域小麦抗性较好品种可以选择如:徐农029、郑麦9023、濮兴8号、宛麦202、徐麦31等品种。
③、农业防治
常见如调整种植结构、优化农艺措施、及时收获,干燥入仓等。
近期小麦管理加强麦田肥水,降低田间湿度,提前喷施正确的药剂,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,补充小麦生长营养,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。